Make & Enjoy
一帮工程师的兴趣小站

个人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及医疗政策的理解

这本来是一个知乎回答,我切以为自己写的不错,顺手把它放到自己的文章里。

看到知乎上有人提问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问题,我做了回答,其实也是顺便把自己对于医疗行业的思考进行一下汇总。我也先抛出我的理解结论,未来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将是下一个房地产。(这个说法不是我原创,行业内有不少人持此观点)

由于自己也是在医疗行业内摸索道路,平时也忙,没太多时间爬格子,很难掰开揉碎的字字斟酌,所以每个点只是拉家常一样闲言碎语,希望业内人看了不要笑话,其他读者看了不要计较,都只是一家之言,肯定是带有片面性的。另外很多观点来自于日常与许多人的交流,由于行业问题,无法将言论来源一一澄清,大家理解。

全球化市场退化与地区保护

2016年的美国大选,川普意外胜出,其叫嚣的策略,其实就是开全球化的倒车,他代表了许多国家的内心呼喊,同时也确实代表了好多好多美国工薪阶层的诉求。让工作都回到美国?工作这个东西,其实在当前人类社会下,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财富分配工具。我们都知道,资本财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初中课本,石器是石器时代的生产力,封建是土地分封),但是对于广大无产阶级来说,没有这样的资本作为生产力,只能通过一份工作,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对于工作岗位的争抢,我想大约是未来50年,在不打仗的前提下,各个国家相互较劲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

话题回到中国,我写过关于联影的回答,我一直认为,实质上,中国也在做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医改的一个方向,就是支持国产设备。十三五的一个重点,就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最近联影和华为牵手了,这样的例证我想会越来越多。倾斜性的政策也越来越多。

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控制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级的今天,有什么产业能够具有天然的地区性质,能产生大量就业,并且听起来对民众有利,受大家欢迎呢?医疗,大健康,养老,这个天然具有地区保护性质,很难流向国外的,并且能够创造很多就业的行业,就浮出了水面。我认为医疗改革,或多或少,是有这样的驱动逻辑的。


中国的改革实质与民众收入变化

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建国后,中国人民其实走了很多弯路,大饥荒、文革、三反五反、整风运动,很多年后回头看,执拗的坚持错误的制度,耽误了很多战后发展的机会,10年时间,我们让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赶超了许多。直到改革开放,真的是解放了生产力,民众在迅速的富裕,每年的日子过的都不一样,连续30年,中国人民对于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明天会更好,下一代会更好,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希望,30年时间,这个希望不断成真,直到变成信仰。这个信仰的坚固程度,参看我们的房价就知道了。

然而,目前地球上,没有一种制度是能够让全体民众都能够不受限制的越来越富有,中国,已经离那条看不见的红线,越来越近。我们将会发现,百年前孙文呼喊的,百年后依然如旧,日子原来还可以过的越来越差,8090后当文艺片素材看的阶级斗争,原来真实存在,并且时时刻刻影响着你的生活,让你窒息,让你的生活再也没有了希望。日本社会出现的食草男,可能也会很快的出现在我国大陆上,朋克”“颓废”“”“反社会”“毕业即失业这些我们以前笑话日本台湾的词句,陆续出现在中国文化中。我们不禁扪心自问,30年来,每当我们要发展,就要先求助于改革,改革这个无所不能的灵药,现在还有用吗?

我的观点比较特殊,我认为中国从来没有过改革,称作改良还差不多。每次我们说到改革,其实你会发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的难题,而不是人民的难题。比如东三省开始的下岗,是因为国家经济危机,股市,是为了解决国营企业资金,房产,是为了地方收入。每次改革,政府的收增长是大于民众收入增长的,正所谓他吃肉,你喝汤。有没有一次改革是完全为了民众收入的提高,其改革的结果是民众收入提高了,政府收入反而下降了的?我认为答案是没有,包括农业税的取消,都是因为征收成本大于收入。这个论点估计会有很多人不同意,我也不想展开,点到为止吧。

不可否认,民众收入在多次变革中,其实是持续增长的,我们国家的人民,确确实实是比以前富裕了。但是在全球化红利逐渐消失,各国地区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甚至地缘动荡可能产生地区战争的当下环境下,民众收入还能持续增长吗?政府的收入增长,和人民的收入增长,依然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吗?会不会成为一种对立关系?比如说,人民收入降低,这部分收入反而跑到政府收入那里去了?我认为,如果地区保护主义开始在这个地球上盛行,中国,也会不可避免的开始进行贸易保护,我们将回到大清朝闭关锁国的轮回中,在那个轮回中,政府收入的增长,就意味着民众收入的下降。这里的收入,我指的是资产、工资、福利、再分配等所有收入分配方式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

对于8090后来说,124的家庭结构已经是现实,无需任何辩论了。2个年轻人需要送终4个老人,同时还养1个孩子,这可能是绝大部分人的情况。中国正在步日本的后尘,成为一个老龄化的国家,这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老龄化,在我们听的所有负面影响之外,其实还打开了另外一个机遇,就是老龄消费。近些年,中国大地上什么火爆的东西与之相关?医疗、健康、养老、康复、儿童消费、养老地产、旅游,所有这些都是老人们消费的一部分。所有这些,我们按照人的自私假定来判断,与之性命相关的医疗行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很大一部分老人的消费都将使用在医疗上,其体量,是30年改革过程中,老龄民众所积蓄的全部,包括他的存款、理财、保险、房产、养儿女投入(假定这种投入是有回报的)。在看了上面几段思考后,老龄化医疗的这个消费潜力,大家应该有所认识。这是在经济下滑期,这是可以催动、可能催动、必须催动的一种消费,它的体量甚至可以替代房地产成为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本地工作岗位提供源泉。

在上一个思考的最后,只说到政府收入和民众收入的冲突,有一个思路没有阐述,我放在这里一并阐述。社会制度的设计中,民众的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读过《国富论》的同学应该知道,消费税、转移支付、奢侈品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这些制度的产生,就是要控制社会中财富的分配,让富人不能变成食利阶层,让每个人都要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样才能维持社会动力。中国在房产极大发展的下一步,必然是要想办法消耗掉民众手里的资产,在制度设计上,医疗是一个可以把民众积蓄清空或者消耗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老龄化的日子里,这个手段变得越来越有需求、越来越合理,医疗的改革,在这个前提下,一定会发生,一定会落实,绝不犹豫。


医改中的分歧与实质

上面说到医改的必然性,想必大家也能想到,这个必然性导致了制度设计上,医改必然是以财富消耗为目的之一的。所以我们罗列一下医改后面的政府诉求:提供就业岗位,消耗社会财富

目前的医疗改革,知乎上已经有很多医生作为当事人在分享他们的看法,我们看到错配严重、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过度管制等等都是经常被人提起的点。我补充一些我看到的情况:

首先,我认为医疗已经过度建设。就说医院的建设,各种原因导致了医院建设我认为已经超过了目前(注意是目前)病患的就诊需求,我们看到的挂不上号,其实是病人太迷信三甲,这属于资源不均衡,不是没资源。我们注意到各地都有病床不满,门可罗雀的医院。我们注意到重型设备特别是影像设备已经非常普及,很多医院是为了用设备而做检查,这就说明了相对检查需求,设备已经过剩。

其次,医疗定价确实不合理,劳务定价太低,价格扭曲造成了很多医院不尊重劳动付出,压榨医生护士。同时指导KPI产生了像挂水率,病床周转率,药品毛利率这样不符合医疗原则的目标。这也是医药分家雷声大雨点小的内在原因。

再次,我认为医疗需求已经被过度释放。我国的医保覆盖范围已经非常大,我认为应该可以和美国比拼了,但是其报销机制却是有问题的。我们看到很多人只是因为能报销就跑去做检查,反复的看病,拿药当饭吃,更有人抱着反正报销,没病也要去看看,用占便宜的心态来看病。我想不少人家里可能都有借用报销来囤药的经历吧?过几年发现忘记吃过期了,一扔了之。这里我要抛出一个令人不愉快的思考,我们的社会,是否能够支持每一个人都享受超一流的医疗?用全社会资源,为每一个生病的个体延续生命?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进化论告诉我们,死亡是最经济的淘汰方式,我们使用医保制度的原则是维持人类文明的先进性,倡导救死扶伤,但是你没办法消耗全社会的动力去对每一个个体进行续命。我认为医保的原则是用最小代价治疗那些生病的个体,让他们尽快回到社会生产中去,减轻一下那些无法创造社会财富个体的病痛,并且让大家有一个可接受的退休生活。是的,在这个原则里,我们看到了不公平,看到了无奈,但这样的原则,才是真实的社会。人人平等,那是我们的追求,正因为它难以企及。

最后,在完成所有客观思考以后,我们看一下当前医改的实质。目前的大型三甲医院毫无置疑的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对内压榨医生护士,对外拖欠供应商,稍有名气的大公立三甲都是营收上10亿,他们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学术资源,拥有制定政策的话语权,利益关系复杂。目前医改的几个方向:自由执业、分级诊疗、医药分开、两票制、病种付费都是针对既有问题和垄断利益集团的手段,其实我认为不然,这个案例里面,我认为缺少原告。原告是谁呢?应该是广大民众,但是实际上,是当前的公立大三甲医疗集团和其他想介入医疗行业的另外集团的一次对决,这里,人民的呼声是用来压到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用分级诊疗举个例子,小病去社区,大病到三甲。这是分级诊疗的一个口号,听起来是很便民的一个举措,但是观察细节,我们可以看到,下放到社区的诊断和治疗,都是定价低,利润低,三甲医院看起来嫌太瘦的。因为客流过于集中,三甲医院挑客看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高利润,或者有学术价值的病例是他们最喜欢的,既然已经站在了食物链顶端,吃菜挑尖,吃肉捡肥就是人家的权利。分级诊疗的真实目的,是将低利润诊疗下放社区,顺便形成医联体,便于搜刮下级患者,将高风险的治疗转移到专科医院,公立大三甲这分明就是想躺着把钱挣了的节奏。在这个改革方案里,公立大三甲才是真正的原告。

其他几个方案分别代表了几方原告:财政部、民营医疗集团、医药集团、医疗设备集团、保险公司,以及这些集团后面的财团。它们彼此挑战,互相质疑,一起争论妥协,最后出台的一份医疗改革方案,当你得知真正的政策决策过程后,你就应该知道,这一定不是一份真正的改革,最起码,它不会是你想要的那种改革。

我个人对于医改的判断:公立大三甲的垄断手段会被打破,医疗健康行业监管会放松,行业会迎来大发展,但是患者的医保缴费可能提高,报销病种可能只局限于基础疾病,整体花费很可能更高,医疗健康消费可能会成为每个人必须考虑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花费较大的一块支出


大健康产业、康复产业、医养结合与养老产业

这些产业我也不是特别熟,所以放在一起写,抛石头引玉吧。现在火爆的大健康、互联网医疗、康复、医养结合等产业,总体上看不到特别好的模式,很多人都感觉这是个黑洞,吸引力大,进去一看都是空的。这些行业看上去很美,但是真正盈利,却是非常的难。我想说的是,这些产业,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其实无异于奢侈品,要让他们能够消费,我们必须学习小米,将成本极大压缩才可以,或者是人民收入极大提高。我仅仅把它们当作国家鼓励增加就业的一种手段,希望不要像万众创业一样成为万众失业。

随着老龄化到来,我们看到医疗健康的需求确实是越来越大,但是医生力量是绝对的跟不上需求的爆发。国家已经开始倡导中医了,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可以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的补充,而不是真正为了发扬国粹。受快手APP的启发,我认为在一个及大爆发的市场里,需求肯定会被细分。高收入人群,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他们关心环境,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对于自身的保养检查越发关心。但是广大普通民众,每日都活在下个月房租和油盐酱醋中,其更关心的,我认为只是明天、下一代和基本的生死问题。

鉴于如上分析,我大胆的认为,高端需求将会是小众需求,因为绝对人数比较少,无法形成绝对的量级,大健康等提高生活水平的手段,只能越来越高端,无法普及给民众。宏观上,能够满足普通民众需求的医疗服务,才是真正的红利所在。民众需要什么呢?活着,挣钱交下个月房贷,挣钱给孩子买教育,挣钱给父母买医疗,吃点好的,穿点好的,过的好点,得了病,千万别影响收入,病重了,能多活几年。

综上,我认为中国的医疗相关产业,只有两个点能够大放异彩:
1
能够恢复患者劳动力的治愈手段和方法;
2
能够延续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听上去好冰冷~~~

医疗产业及医疗设备器械耗材产业

我认为医疗行业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然后紧接着就是大兼并,上面已经说了我认为两个可以大放异彩的点,目前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整个医疗行业里,离死亡最近的是最挣钱的,这已经不是秘密。心脏手术、癌症治疗是两个最有盈利的点,我们看到心脏介入手术已经极广泛的开展于各个医院,癌症筛查、手术、放疗、化疗已经泛滥于各地区主要医疗机构,这些目前都属于高利润行业。但是我们又注意到目前层出不穷的心血管医生集团、十三五资金大把大把的洒向高端放疗设备,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癌症筛查研究,我预言这些诊疗及手术手段慢慢会变的更加程序化、更加简单自动,也更加普及。整个医疗行业将开始一场场品牌、口碑的战役。但是我认为,不论谁胜谁负,医疗行业的收入都将在医疗实体里体现并分配,开医院,应该是所有玩家最后必须要做的事情

另外,我注意到整个产业在更加有机的整合。我们看到药厂在向销售终端延伸,药店在连锁化,并且和门诊更加有机的结合,门诊和专科医院、三甲医院更加紧密合作,医院和设备研发及科研更加紧密结合,保险公司更多的介入健康体检,体检中心越来越像门诊,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有一个行业大鳄能够从上游吃到下游。目前的医疗行业,可以说是正在变革中,如果有朋友要在这个行业做点什么,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时代。

赞(3)
如需转载请通知我们射频工程师 » 个人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及医疗政策的理解

做最好的产品,在于理想,无关金钱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